观点&趋势
PERSPECTIVES & TRENDS电话:023-63876532 18696576719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翠湖天地SOHO 23-12
大咖观点 Vadding View
您的位置: 云开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观点&趋势> 大咖观点
发布日期:2019-10-29 来源:伍略咨询公司
论电子支付的话,日本比中国先进了至少30年。但是论二维码支付的话,日本比中国至少落后了10年,而且今后也不一定会赶超。
欢迎各位来日本研修。各位都是中国的金融专家,也是政策的制定者,如何把控中国的电子支付的方向,避免一些风险,日本的一些做法,我觉得可以供大家参考。
在讲课前,我想请我们男团员们做一件事情,请大家把钱包掏出来。
好,现在看到,只有2位团员有钱包,其他人都只是带了信用卡和手机。
在日本,许多人的口袋里有两个钱包,一个大的装纸币和信用卡,另外一个小的,装硬币。所以,在日本的百货公司里,卖皮夹子的柜台依然很火,而且日本人还发明出一种大钱包与小钱包融合的钱包,也就是在折叠式钱包的外层,加了一个小钱包的夹层,这样的话,出门就用不着带两个钱包。
但是,许多讲究派头的男人,是很讨厌使用折叠式钱包的,他认为,这与西装革履很不相配。西装革履者,必须使用长方形的真皮钱包,并在钱包上刻上自己的罗马字姓名,这才显示出一种“酷”。
我以上的这一段话,对于我们许多中国人,尤其是00后出生的人来说,很天方夜谭。因为,他们出生到长大,没有见过钱包是长怎样,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或者女朋友,都没有送过钱包给他,自然他也不需要那种看上去像是上世纪陈腐的玩意儿。
没有钱包,才是许多中国男人酷的一面,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电子支付的时代,“出门只需要手机”,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时尚。而日本还停留在数钢蹦儿的时代。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数钢蹦儿的时代是一个笑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时常回国出差,以前每次出差,总会带一把硬币回来。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出差一个星期,很少动用纸币,也没有拿到过一枚硬币,全是“扫”,扫二维码——微信,或者支付宝。那怕去买一根油条,甚至买一块手表,也都是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支付完毕。这份便捷,令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币,也无人问津,因为没人再对纸币感兴趣。同时中国人对于信用卡的兴趣也大为降低。
中国的这一二维码支付手段,不仅给银行节约了大量的管理成本,譬如纸币可以少印,或者不印。可以让运钞车与押送员失业,可以让一部分门店关闭。最有趣的,还是让一项千百年的罪恶职业几近消失——扒手。
我查了一份资料,全世界使用电子支付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几乎达到98%。而使用二维码支付的国家,最高的是中国,其次是韩国。
二维码是日本人发明的。1994年,日本人原昌宏为了便于对汽车零部件的管理,发明了二维码。
当时,原昌宏在世界最大的汽车零件公司电装(DENSO)的子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那时工厂都是用传统条码输入资讯,但横向的条码一次只能写入20个字元,资讯量少,又难读取,员工经常抱怨扫条码很辛苦,因此原昌宏就决定研发一种方便使用的新式条码。
原昌宏苦思了很久,突然灵机一动。从自己平时喜欢玩的围棋,联想到可以把密码设计成格子状,如此就能写入大量资讯。原昌宏还在二维码其中3个角落加上“回”字图案,这样一来,就算是角度不同或出现大量杂讯,都还是能很方便的读取资讯,不会弄错方向。原昌宏带领团队进行了两年的研究,终于将标签上的一维码升级成二维码,信息储量一下增加了250倍!
原昌宏虽然发明了二维码,但是,他并没有看到它的生活应用场景,只是把它作为商品管理的一个识别系统,没有拿二维码去申请专利,虽然在1999年已经成为日本工业标准。2011年,凌空网创始人徐蔚申请注册了“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几年时间内徐蔚相继拥有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采用条形码影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专利权。有资料说,2017年,徐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中国发码行公司,光是依靠海外专利授权就赚了至少7亿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有一个数据,说2016年中国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扫码就达10亿人次,使用支付宝扫码达到5亿人次。这就是说,每一年,中国人使用二维码的次数至少达5000亿次左右。假设当初原昌宏规定对每次扫码收取一分钱专利费,那么现在他每年光在中国就能赚上50亿元。
2014年,在二维码发明20周年之际,欧洲专利局向原昌宏先生颁发了“欧洲发明大奖”,指出“二维码的社会价值和科技意义都同等伟大。”
二维条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这些特性特别适用于表单、安全保密、追踪、证照、存货盘点、资料备援等方面。从2010年开始,国内二维码市场才开始迅速升温,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巴巴推出了“支付宝”,而腾讯推出了“微信支付”,这两大二维码支付系统,几乎垄断了中国电子支付市场,令信用卡和借记卡几乎被人遗忘。
《2018中国第三方支付数据发布》中显示,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90.5万亿元,而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信用卡、借记卡等)的规模仅为29.1万亿元,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也只有0.49张。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为82%,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为72%,年增长率都在5个百分点以上。
这说明什么?说明全中国有8成的人,平时付钱都是扫二维码。所以,使用二维码付钱,被称为中国的新发明,还是有道理的。因为老老少少如此普及,全世界估计也只有中国仅有。可以说,现在的孩子生下来,都不知道如何用钞票去买东西,在他们的印象中,付钱就是扫码,二维码就代表了钱,所以,他们是“扫码一代”。
日本也是电子支付大国,但是就没有中国那样的二维码支付。
有的朋友会说,不对啊,日本许多地方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啊!这没有错,但是,日本人不用支付宝和微信,用的都是中国人。也就是说,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市场,只是中国国内二维码支付的海外延伸。
为什么日本人不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呢?最基本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日本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抵制。他们有一个说法,说日本人如果使用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么,日本人的个人信息和消费习惯等数据,都会被中国拿去,这对日本国家和国民不利。因此,日本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支付宝和微信深度合作————我替你结帐可以,我还可以赚取手续费。但是我把日本国内的结算后台开放给你,那不行。
二是中国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限制了日本人的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必须绑定中国金融机构的银行卡,日本人没有中国的身份证,也没有中国的手机号,自然无法注册(除了极少部分在中国工作居住的日本人)。
其实,除了这两大原因之外,日本社会抵制二维码支付,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护个人金融信用体系。
这个说来,有点话长。
日本人开始拥有信用卡,普遍是从70年代开始。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社会建立了十分完善的信用卡发放、信用评估和使用制度,并且日本也推出了代表性的信用卡JCB卡。
拿我个人例子来说,我申请第一张信用卡,是在日本的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申请到的只是一张普通卡,透支额度是10万日元(约6000元人民币),后来因为还款信用好,最高额度涨到了50万日元。6年后,才申请到一张金卡,最高额度涨到了100万日元(约6万元人民币)。拥有白金卡,是在使用信用卡15年之后,而且申请时要提供收入证明。我问了我们的日本人员工,是不是因为我是外国人,才让我爬楼梯?他们说,日本人也是一样,并不是因为你在银行里有多少存款,就可以给你发金卡或白金卡,而是看你这些年来的每月刷卡金额与还款信誉,还有每月的收入,因为白金卡的可使用额度,都是几百万日元(几十万元人民币)。
所以,日本人拥有什么样的信用卡,与持卡人的个人金融信用是成正比的。而这个正比,对于信用卡公司来说,是最安全的风险管控。
日本人为何会相信信用卡,而不相信二维码?因为他们认为,信用卡公司几乎都是银行主办的,银行会有很好的个人信息保护,因此信用卡也会做到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除了遭黑客故意侵入。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社会建立起了很好的信用卡制度与信誉。而二维码支付大多数是企业主办,企业能否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许多日本人是持怀疑态度。
而我们中国恰恰相反,中国的信用卡时代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在信用卡机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开始横扫中国大地,这种不需要信用评估,只需要个人充值的支付系统,使得“英雄不问出处”的豪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中国的信用卡时代被抹杀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抛弃了信用卡繁琐的信用评估机制,使得电子支付更为便捷,而且也很符合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信用卡是一种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透支性支付,而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充值型的支付,也就是说,信用卡支付不需要先存钱,而二维码支付是需要先存钱。信用卡是在你的额度之内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二维码支付是则每天有一定的使用限额。同样属于“电子支付”的范畴,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个二维码支付问题,是日本人比较担忧的。因为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必须绑定个人身份证或实名制手机号码,因此,凡是使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任何交易,都将记录在你的身份证个人信息名下,有人想看的话,你的行踪、购买商品、消费趣向、消费能力是一览无余。日本人认为,这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因为日本有一部法律,叫《个人隐私保护法》。日本也向中国学习,要给每一位国民一个身份编号,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管理制度,让个人信息汇集到一处。但是,这一法律通过已经好几年,甚至地方政府都推出了奖励政策,鼓励国民去领“身份证”,但是绝大多数日本人拒绝领取,更是拒绝填写个人身份编号。
所以,日本人办手机,还处于不需要个人身份编号,只需要驾照等个人身份证明与信用卡,就可以办的“原始状态”。如订日本国内机票,就不核实个人身份,因为日本航空公司有一个说法,说飞机安全不安全,主要取决于行李中或乘客身上有没有危险品,而不在于乘客是男是女,有没有犯罪前科。因此,日本搭乘国内客机如同搭乘公交车,是不查身份的,自然,在一个单位里,同事有事不能出差,把自己的机票交给其他人代替出差,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国情不同,使得电子支付的形式也不同,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担忧也是不一同。凡事都是有所得,也必有所失。而日本人过于担忧“失”,于是在二维码支付这一问题上,一直裹脚不前。
但是,问题也来了,2020年,日本要承办东京奥运会,预计会有4000多万外国人入境。2019年,单是中国大陆赴日旅游人数就会超过1000万人。这么多外国人的涌入,如何建立完善的电子支付环境,也是日本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在电子支付这一领域,日本也不想成为落后国。于是,从去年开始,日本几家银行和移动电信公司,包括“7.11”便利店集团,都开始推出以各种“卡”(Pay)名义的手机支付业务。但是,即使采取了一些红包推销法,加入者也是寥寥无几。原因有三个:
第一,这些Pay都不是充值卡,而是绑定信用卡,维护信用卡的信用体系。好处是信用卡有多少额度,它一次就可以使用多少钱。也就是说,是信用卡的一种支付形式的改变,本来需要用卡刷,现在绑定手机后,可以用手机刷。许多日本人因此认为,这跟刷信用卡没有什么两样,万一手机没电了,还用不了。万一手机被人偷了用了,那损失更大。所以,本来只有信用卡公司知道你在花钱,现在手机公司也知道你花了什么钱,个人信息很容易遭到泄漏,因此多数人表示对着新玩意儿没兴趣。
第二,日本有一种交通卡,是全国通用。这一张交通卡既可以搭乘列车地铁和出租车,同时在全国多数的店里可以购物,十分的便捷。这张交通卡属于充值卡,一次最多可以充值2万日元(约1200元人民币),除了小孩子,日本人几乎是人手一张,因此一般性支付,有交通卡足矣。而且因为是充值,对于花销可以控制。
第三,日本社会虽然物质充裕,整个社会过着平稳生活,但是对于金钱的观念还是相对保守,认为一张张数出去,比填一个数字付给人家,更容易培养严谨的金钱观。所以,许多人明明知道用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方便,但是,还是喜欢用现金,喜欢那一张张数出去时的沉甸甸的感觉。当然也有人不想留下一个电子购物记录,现金付完,干干净净。到目前为止,日本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还不到10%。
2018年,北海道发生了一次较强地震,地震导致整个北海道地区停电。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所有的信用卡、手机、交通卡支付全部无法使用,谁有现金,谁就可以吃到热呼呼的拉面。谁有现金,谁就可以先行搭船离开灾区。
这一事例,让日本人感知到,无现金社会是一个可怕的社会,出门还是需要带现金。
我个人有个体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200元红包,是没有“是笔钱”的感觉的,甚至有一种玩游戏的快感。但是当自己掏出200元现金要付给人家时,这是有“钱”的感觉的。正因为如此,我在日本多数时候,也是喜欢支付现金。因为刷信用卡,总觉得下个月可以付,没啥问题,有时候还要装阔。但是,到月底拿到账单,往往会傻眼:“怎么会有这么多呢?”
所以,无现金社会,自然有它的便捷性。但是,当一个人没有实实在在的金钱感觉的话,也是很可怕的。以前有信用卡破产,现在支付宝也搞出一个“花呗”贷款,虽然可以临时救急,但是在年轻人群中,也因此出现了“花呗破产族”。任何事,有利必有弊。
讲课前,有团员问我:“在电子支付领域,日本比中国落后了多少年?”我说,论电子支付的话,日本比中国先进了至少30年。但是论二维码支付的话,日本比中国至少落后了10年,而且今后也不一定会赶超。所以,面对区块链时代的到来,中日两国在电子支付领域如何开展合作,还需要在座各位的智慧!
谢谢大家!
这是10月26日,徐静波先生在东京给中国中央机关某部访日研修团讲解日本电子支付现状的记录整理稿。
转自:新浪财